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市场 >

巴菲特传和滚雪球哪个好

更新时间:2021-09-21 21:17:14

  关于巴菲特传记的书,市面上有两种,《巴菲特传》、《滚雪球》,应该买那一种呢

  巴菲特不是和我们这些平民,他的环境和我们不一样,建议看看马云的传记,。。。。

  别人的读后感-老巴《滚雪球》

  [别人的读后感-老巴《滚雪球》]注:1)最近花了些时间在看《滚雪球》,下册还有部分没完,看完了要写总结,别人的读后感-老巴《滚雪球》。这是豆瓣上2篇点击率很高的的对比文章。2)股市有跌荡起伏,人要淡定,多读书,多思考。-1、好评文章-巴菲特线个关键词转载:豆瓣来自:Moon巴菲特唯一官方认可的传记《滚雪球》简体中文版终于2009年年初面世了,上、下册总共700多页也显示出了股神这本传记的厚重。传记从巴菲特父母写起,将巴菲特的整个人生按年代为序毫无保留的展露在我们面前,其中极少加入作者或旁人的主观评论,而只是叙述与记录。因此也有批评者认为该书在报流水帐,但这恰恰显示了本书的独特之处,不同于一般捕风捉影,利用巴菲特的某些场合的一些发言而拼凑出的巴菲特法则等书,该书将巴菲特做出任何成功的或错误的决策的细节完整的展现给读者,而留空间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和感悟,作者丝毫未留自己观点的痕迹。复利巴菲特不是这个世界上最先发现复利强大力量的秘密的人,但是肯定是最懂得运用该力量的人。这也是这本传记为何取名滚雪球的道理之一,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滚雪球就如同复利产生的过程,很湿的雪意味着不断找到能够带来回报的项目,很长的坡意味着展示复利无穷的威力需要征服时间这个魔鬼。很多人都会说巴菲特很节约或是吝啬,作为世界上那个最富有的人依然开着旧车住着老房,但是如果你把现在的1元看成未来的100或是1000,那相信每个人都会更谨慎的使用信用卡,但是事实是几乎没有人这么想。巴菲特确实做到了如果你在1965年投资1000美元在伯克希尔A股,这笔投资现在已经升值到几百万美元。要让复利发挥作用就意味着你要尽早开启滚雪球的过程,巴菲特小时候就有一个目标:要在30岁以前成为百万富翁,试想如果他到30岁才开始有这个目标,也许我们今天看到的就是一个成功的投资者,而不是股神。另外,或许是性格亦或是天赋,巴菲特对金钱的追求似乎毫无止境,这也就帮助他不断去寻找新的投资机会,而让整个滚雪球的过程没有停止。专注当巴菲特和比尔盖茨被问及各自成功的秘诀时,两人不约而同的回答:专注,成功需要专注,似乎成为大家都懂的道理。但是巴菲特对于投资的专注却还是异于常人的,而且丝毫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有丝毫的变化。他可以去图书馆翻阅所有关于价值投资的图书,可以在地下室查阅历史上所有的股票交易资料,可以年复一年的每日阅读华尔街日报,可以在朋友聚会的时候到楼上去翻阅财务报表,甚至可以在结婚蜜月的时候在车后备箱放上大量资料…长线巴菲特最喜欢和学生们分享的一个故事就是精灵的故事,精灵同意立即让你拥有一辆汽车,但是你这一辈子都不能更换这辆汽车,那么你一定会竭力保养这辆汽车而使其不受任何破坏。人的身体与大脑也是如此,一生只能拥有一次,为什么要为了短期的享受而破坏长期的健康呢?引申到巴菲特的投资风格,其热衷持有的公司,他都非常注重长期性。巴菲特曾对盖茨说我持有的可口可乐公司就是一个汉堡来也能经营,而你的微软却不行。巴菲特无法看清20年后这些科技公司会是怎样的,但可口可乐、吉列、华盛顿邮报、Dairy ueen等等却是可以预测的。这也是巴菲特从来没有投资任何科技类公司,这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芒格说过,如果巴菲特想炒作自己的股票他甚至可以赚到更多的钱,几亿或者几十亿,但是他却不这么干,可口可乐也曾经跌去50%但是巴菲特依然没有丝毫抛售的意思,他更看重长期的关系而不是去耍小聪明的投机这个市场。但有一笔交易看似违背了巴菲特一贯的准则,那就是抛售中石油,我更多的认为这并非不看好中石油而是迫于上的压力。关爱巴菲特也被问起过关于什么是成功的人生,他的回答很简单,就是世界上有多少人真正关爱你而不论你是否有钱。金钱可以买到很多东西,但买不来真正的关爱。大家也许会错误的认为巴菲特是一架赚钱机器,其实巴菲特拥有众多的朋友,而且从开始成立合伙公司起他就真正热爱这些朋友,因为不想让朋友因为他输钱而难过,他始终保持着极优秀的业绩,但最终也因为承受不了重压而关闭了自己的合伙公司。但这些朋友中很多依然跟随着巴菲特而继续投资了伯克希尔公司。巴菲特似乎总能和他喜欢的人建议长期的友谊,如凯瑟琳格雷厄姆、查理芒格以及比尔盖茨。名誉巴菲特的确对金钱非常着迷,但是他却更看重名誉、诚信的品质以及道德观。巴菲特极度反感华尔街那种赤裸裸的贪婪,也曾经批评互联网公司那种胡说八道的承诺,同时他在2003年就指责信贷衍生品为金融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读后感《别人的读后感-老巴《滚雪球》》。投资的失败并不会令巴菲特有丝毫的愧疚,但是名誉的受损却会让巴菲特不堪重负。钱永远可以赚回来的,但是名誉失去以后就很难挽回了。同样没有诚信你就永远不可能真正赢得财富。关于他所投资的所罗门公司欺诈的官司成为巴菲特最不愿提及的往事,虽然他并没有错,但是媒体连篇的报道使其形象大大受损。最近巴菲特又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现,50亿巨资投资高盛,这次已经接近80岁高龄的股神为了挽救美国经济再次站出来了,巴菲特喜欢这种正义使者的形象重于一切,媒体称其为21世纪的摩根,但是巴菲特一定也清楚也许高盛依然会给他带来诸多麻烦,但是这次他以完美的形象来展示其影响力,至少,股神和我们站在一起,我们有救了!从他的报纸第一次获得普利策奖就开始了,他也许就渴望有这么一天。公平作为国会议员的儿子巴菲特对于也有着其独到的理解,一生的经历使其深信卵巢彩票的概念,如果巴菲特不是生在美国而是菲律宾或是非洲的某个国家,也许就永远不会有股神了。一个人的出生决定了他的成长高度,这样的社会现状令巴菲特非常厌恶。作为世界上最富的人他和比尔盖茨都非常反对布什取消继承税的法案,这使其站在了大多数富人的对立面,而这些富人正极力游说取消继承税。巴菲特睿智的觉得取消继承税完全是劫贫济富的行为,因为总的税额无法降低,取消继承税必然增加其他税收,无疑就是减少极富人群的纳税而转嫁给普通百姓。更为重要的是他觉得这样将带给社会极大的不公平,如果你有幸抽中卵巢彩票在一个富人家中出生,通过财富世袭和游说你就将永葆财富与权力,而那些贫民却无法靠自己的成功和努力获得应有的成就。这样的社会现状会将美国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一个靠运气(彩票)而不是靠努力来获得成功的社会必将失败。这也是作为应该缴纳最多继承税的两个美国最富有的人极力反对取消继承税的道理,在这方面巴菲特和盖茨受到了卡耐基的财富观:在巨富中去,是一种耻辱很大的影响。能力范围不止是投资者,很多企业管理者也非常热衷于探讨巴菲特的成功,不同于一个纯股市投资者,巴菲特更多的是收购整个企业,其中许多并不是上市公司,而巴菲特总能够成功驱动这些企业管理者不断创造佳绩,即使不给他们任何股权激励。总的来说,巴菲特擅长的领域并不是企业管理,如果要从巴菲特身上学习一些管理技巧那可能会令大家失望的,之所以他依然给人们留下一个成功管理者的印象可能是出于他身上的种种光环。巴菲特兴趣不在于深入去管理一个企业,因此他的伯克希尔公司,全美二十大企业之一,只有区区十几名员工,但巴菲特确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他懂得把一个企业交给最擅长这一领域的人来管理。他虽然收购了这些企业但是依然让原始创始人来管理这些企业,因为这些创始人对企业有更深厚的感情,不会因为一些个人利益而去损害企业。最受巴菲特尊敬的一个经理人要算是内布拉斯加家具城的B夫人,巴菲特无数次在各种场合赞扬她,在90多岁的高龄B夫人依然会出现在店中促销商品,依然会为一些细节而指责职员不够敬业,B夫人就像一个传奇在103岁退休,随后一年离世。巴菲特的梦想就是有更多的B夫人来为其管理企业,而他只需做更能够令他痴迷的事情,不断翻阅旗下企业的报表,读取所有的数据。最终巴菲特寻找到两个最合适的人来管理他的遗产,他将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大的一笔捐款交给了比尔盖茨和其夫人梅琳达的盖茨基金会。巴菲特不同于其夫人苏珊,只有不断赚钱才是属于他能力范围的事情,而慈善却从来不是,但这一次他似乎又找到了合适的人选。如同书的最后写到的,巴菲特的旅程才刚刚开始,通过《滚雪球》我们也踏上了一条学习股神的朝圣之路。2、中差评文章-巴菲特致富流水账和七大姨、八大姑、九大舅这本传记非常枯燥,就像是小学生记的流水帐,没有幽默,也没有睿智的分析过程和火爆的内幕。本书废话比较多(七大姨、八大姑、九大舅的轶事比巴菲特还多,就好比《大内密探零零发》中一句台词,现在让我们先来访问一下这位农夫的母亲的隔壁邻居的小孩的那条狗),根本就没有评论巴菲特的投资思想和分类整理。本书5/6的内容比不上《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好读,因为《巴菲特传》只写到了1990年。关于所罗门兄弟公司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故事,不如读《说谎者的扑克牌》和《赌金者》。感觉读巴菲特,缺少很多数据,不清楚历年投资清单和管理费用清单。简单取了本书上的一些数据,想了解巴菲特财富的来源,结果大吃一惊,前20年中,即使有很多的投资收益率,但是财富更多来源于收取的管理费用及其再投资,其中管理费用收益在70年代远超过投资收益。只是80年代后,投资收益取代了管理费用成为了最主要的致富来源,但是投资收益率已经减低了10%。巴菲特的历史财富数据:1956年,以17万4千美元开始投资公司;1957-1969,年均复合增长率31%1962年,巴菲特夫妇股份上升到100万美元;1967年,巴菲特家净资产超过900万美元,其中去年收取管理费用150万;1969年,净资产翻成4倍(收入费用和再投资),达到2650万美元(原始资本17.4*26=452万,另外2200万来源于收取的费用及其再投资);1970-1976年,股票价格没有变化,但是由于收取费用,巴菲特财富还在增加(股票价格维持在40美元,只是1964年的4倍,收取管理费用远远超过投资收益);1977年,47岁的沃伦身价7200万美元(一多半来源于收取管理费用);1978-1983,巴菲特夫妇的资产净值从8900万美元增加到6.8亿美元;1996年初,巴菲特身价160亿美元。(如果只看原始投入17.4*1.2=21亿缺口的140亿来源于管理费用及其再投资)2005年,巴菲特个人资产超过420亿美元(比去年下降20亿,来源网上)。1997-2007年,年复合增长率12%,(160*1.12^13=698亿美元,收取费用不再是财富主要增长方式)。在1995年,Berkshire的总资产还有73.5%由股票投资组合构成,至少在理论上,任何投资者都同样可以实现这样的结构。但截至2008年6月30日,Berkshire的持股占总资产比例仅为25%。巴菲特说,这是毫无疑问的,至少在过去的十年中,Berkshire经营的业务增长比有价证券每股股价的涨幅要快得多。巴菲特说,未来投资回报如果能达到10%他就非常高兴。巴菲特目前更像是企业领导者,而不是投资者。他和普通经营者的区别是,他会挑选公司和经理经营,自己做幕后。巴菲特认为未来不会再有过去几十年那样的股票投资机会,遍地是黄金的年代过去了。他选择了自己经营作为重点,因为他有实力购买公司并选择经理经营。过去的方法放在现在不一定适用,这本书让我得到了观点:1、巴菲特是一只勤劳的蜜蜂,大量阅读非常重要;2、前期重点应放在收益率,只要刚开始收益率好,就可以孜孜地宣传业绩,中期就可以大量收管理费用变大雪球,后期雪球随便滚滚10多年就非常大了;(尽管巴菲特收益率高,但是大量的后来者并没有享受到期望中的高收益,只是前期的人大赚特赚了,有点像金字塔)3、巴菲特更像是购买公司并管理,而不是简单的投资,巴菲特目前正在转型,由投资者变为CEO之父。
〔别人的读后感-老巴《滚雪球》〕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滚雪球的美国图书

   副标题: 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
作者: [美] 艾丽斯·施罗德
译者: 覃扬眉/ 丁颖颖/ 张万伟/ 张春明/ 张艳云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09-1
页数: 382
定价: 39.00
装帧: 平装16开
ISBN: 02 “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沃伦·巴菲特
许多年来,穿着旧毛衣、古灵精怪而又令人顶礼膜拜的巴菲特一直都备受媒体的追捧。但注重个人隐私的巴菲特从未花这么多时间回答任何记者或作者的问题,为了支持这本书的创作,他破例花费了2000小时与作者施洛德进行长谈,回顾他的儿时、他过去的点点滴滴,畅谈自己的家庭和人生经历,分享他几十年投资生涯中的宝贵经验。
本书是唯一一本巴菲特本人授权的“官方”传记。第一次揭开了巴菲特的真实人生,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和普通人一样遭遇过挫折和失败的巴菲特,如何在投资和商业中获得了巨大成功和财富。同时,本书全面解读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和商业思想,让这位我们这个时代硕果仅存的商业领袖的精神财富,得以传承后世。 第一部分 大泡泡
1 不作逢迎
2 太阳谷
3 时钟动物
4 沃伦,你怎么了
第二部分 内部计分卡
5 “传道”冲动
6 浴缸障碍赛跑
7 休战日
8 1 000招
9 沾油墨的指头
10 犯罪行为实录
11 帕姬不“帕姬”
12 地下卖场
13 赛马场规则 跟巴菲特学“滚雪球”
《中国证券报》 在华尔街一片恐慌的日子里,有人又为巴菲特出版了最新传记:《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书名源自巴菲特的名言:“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湿雪,指的是在合适的环境中投入能不断滚动增长的资金。长坡,指的是能让资金有足够的时间滚大变强的企业。巴菲特也似乎总能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近期巴菲特又开始逆势加仓买股票了,通用电气、高盛、比亚迪等公司都成了他猎取的目标。显然,巴菲特已经把当前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当成了很湿的雪。我们又仿佛看到,在漫天飞雪中,巴菲特已在笑傲风雪,准备着滚雪球。
巴菲特的行动,虽然各界人士看法迥异,但我们觉得他在全球金融风暴中亮 丽的身影,至少给了我们这样几点启示:
一、在风暴中要有独特的投资视角。2008年以来,华尔街凄风惨雨,金融风暴愈演愈烈,全球股市风声鹤唳。可就在这个时候,手持443亿美元的巴菲特出手了,在收购高盛后,先后投资上百亿美元。按照目前全球股市的状况看,看好后市的巴菲特显得那么纤弱和孤独,肯定也成为“套牢一族”了,也就是说巴菲特出手的时机未必是最佳。但巴菲特却让我们对金融风暴有了一个很好的视角,那就是看到了“聪明钱”的运作方向,那就是明确了在危机中不必恐慌,不管全 球风暴如何猖獗,但最终会过去的。如果往远处看,一定会有暴风雨过后的彩虹在等着我们。
二、在危机中要敢于捕捉机遇。1910年,一场特大象鼻虫灾害狂潮般地席卷了美国亚拉巴马州的棉田,害虫所到之处,风卷残云。可是当地的棉农在极度恐慌过后,又重新振作起来。他们在一片狼藉的棉田里试着套种玉米、大豆、烟叶等农作物,结果既防治了象鼻虫,又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有一年,墨西哥火山爆发,索罗斯知道此消息后,立刻在芝加哥期货市场买进谷物和棉花期货。后来由于火山影响,美国的农作物也普遍歉收,而其期货价格却大幅上扬,索罗斯从中大赚了一笔。1907年、1929年、1987年都曾发生过金融风暴,虽然股市都遭遇过暴跌,但最终还是复苏了,并出现了新的上升行情。世上没有人愿意遭遇各种危机,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绝对危机,有的只是对待危机的不同态度和行动。巴菲特在风暴中的身影告诉我们,当前股市的动荡,也许正是捕捉机遇的大好时机。
三、在熊市中要留有充足的。大笔买进、重拳出击,巴菲特今年以来已经进行了280亿美元的投资。近日他说,市场当前提供给我们的机会是半年或者一年前根本不可能出现的,因此他将不断投入资金。在全球股市的股价便宜得像白菜萝卜一样时,股神却有那么多的去不断投入,实在是令人羡慕,也值得一直满仓的中小投资者深思。巴菲特抄底成功了吗从市场规律看,在美国的近代史上,历次系统性熊市的跌幅都没超过50%,目前美股的跌幅显然已经接近此 幅度。从中国A股市场看,历史上曾有过4次大调整,其中1992~1994年出现过两次跌幅分别为72%和79%,随后的调整幅度都在50%左右,而本次调整已达到70%,也接近最大调整幅度。虽然我们无法断定真正的市场底在何方,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这个点位距离真正的市场底已经很近了。
四、在低位要寻找自己的“长坡”。巴菲特在2002~2003年期间购买了总价4.88亿美元的中石油H股,5年后出手时已达40亿美元,守了5年的“长坡”,增长了10倍的“雪球”。这一次,他投资的多只股票准备守几年呢虽然我们无法全部了解,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巴菲特完全在用自己的投资理念和方式进行投资,我们没有必要一味地去效仿。有人说“牛市炒绩优,弱市炒重组”,也有人说“永远要把价值投资放在第一位”,但不管怎么说,都应在把握市场节奏的前提 无比专注的巴菲特 美国《商业周刊》 艾米·费尔德曼 半个多世纪以来,沃伦·巴菲特一直都恰到好处地把握了时机。因此,他选择9月下旬也就不足为奇了,第一本经他授权的官方传记公开出版,而头版头条却充斥着金融危机的消息,这是他之前都警告过的;而几天之前,他还刚刚同意为高盛公司注资50亿美元。
对于这位传奇投资家,我们并不陌生,尤其是通过罗杰·洛温斯坦的《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一书,我们对他有了深入的了解。现在,施罗德,摩根士丹利保险公司的前保险分析师,再次将这位奥马哈之神敏锐和个性的一面呈现在了我们面前,这就是—《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 施罗德历时5年,经过潜心研究各种资料包括以前从未公开过的档案文件,终于为读者描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巴菲特。他执著,痴迷,幼时备受母亲打击伤害,因为她根本就不知道一个小孩想要什么,以及怎样得到那些东西。这里,读者将会再次见到这个熟悉的,酷爱汉堡、可乐,时不时说几句名言警句,而又不太入流的家伙。但是,《滚雪球》比其他作品更加敏锐,它深入到心灵深处挖掘其成功秘诀。他的长期投资取得了惊人的回报,甚至有些学者都不敢相信,认为那只是侥幸成功。
巴菲特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专注”。施罗德写道:“他除了关注商业活动外,几乎对其他一切如艺术、文学、科学、旅行、建筑等全都充耳不闻—因此他能够专心致志追寻自己的激情。”施罗德说,小时候,沃伦就随身携带着自己最珍贵的财产—自动换币器。而10岁时,父亲提出带他旅行,他要求去纽约证券交易所。不久之后,巴菲特读到了一本名为《赚1000美元的1000招》的书,他对朋友说要在35岁前成为百万富翁。“在1941年的世界大萧条中,一个孩子敢说出这样的话,可真是胆大包天,听上去有点傻得透顶了,”施罗德写道,“但是……他很肯定自己能够实现这一梦想。” 当然,他确实做到了,并且还不止这些。大学毕业后,巴菲特被哈佛商学院拒绝,于是他来到哥伦比亚大学,投身名扬四海的本杰明·格雷厄姆的门下,成为他的学生,这是《聪明的投资人》一书的作者、价值投资之父。巴菲特从格雷厄姆那里明白了“市场先生”的危险,并且学会了如何抛开市场行情分析公司价值的秘诀。 他开始购买“烟蒂型股票”,即那些只剩一口气、即将出局的公司,最终买进了美国商业史上一些最伟大的品牌,包括可口可乐和吉列,以及其他的私营公司,如内布拉斯加家具城和喜诗糖果公司。巴菲特投资战车的核心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这也是施罗德第一次和他接触的原因—该公司主要经营保险业务,麾下拥有雇员保险公司和通用再保险公司。这些公司都很赚钱,巴菲特赚取了大量可供投资的资金。 巴菲特的投资方法,源自格雷厄姆,同时又有独创,十分简单:评估投资价值,规避风险,保留安全边际,让复利发挥实际功效。
尽管在20世纪60年代的性投资和90年代互联网的泡沫时期,人们都卷入了这一狂潮之中,而巴菲特的原则依然没有改变。他只买自己能够理解和评估的股票,并且想在很便宜时买进。“任何人都明白这些简单的想法,”施罗德写道,“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去实行。” 对那些已经了解巴菲特故事的人来说,施罗德这本书最引人瞩目的地方就是它史诗般的视野。她为我们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巴菲特的一家,包括他曾经担任共和党国会议员、同他一样恪守道德原则的父亲沃伦·霍华德;脾气乖戾的母亲利拉,因为她母亲一生大多数时间都卧病不起,需要人照顾,所以也造就了她的这种脾性;他的妻子苏珊,三个孩子的母亲,以及阿斯特丽德,沃伦的情人。(阿斯特丽德和沃伦在2006年结婚,此时据苏珊去世已经两年。) 同时,施罗德也提醒读者,巴菲特首创的新词“定时炸弹(time bombs)”可以追溯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2002年的股东报告中,并且说他们疯狂的扩张,可能会“引发金融灾难的连锁反应”。 很遗憾,没有人仔细听,但是正如施罗德所写的:“在2008年春天的混乱之中,巴菲特坐在那里,在他近6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所思考的价值和风险一直都没有改变,总是有人在说规则已经变了。但是,他说,只有短线投资,你才可以这么认为。”

  什么是巴菲特传

  《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珍藏版)》内容简介:沃伦·巴菲特,美国最成功的集团企业的塑造者,一举一动都影响全球市场走势的投资大师,宣称在后50年仍能管理和产生影响的人。作为世界顶尖的投资人,巴菲特的投资智慧和人生历程历来受到众多投资者关注。在这部“投资者不可不读的投资经典”中,作者以巴菲特独有的投资风格和管理方式为焦点,对他充满传奇色彩的投资策略、人生哲学和管理智慧等进行深入透彻的描述和分析,并运用大量翔实的材料重现了巴菲特如何由一个奥马哈报童成长为一个投资大亨,如何在他所崇拜的导师格雷厄姆的影响下,寻找一只只被低估的股票,从而积累财富,如何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塑造成美国最大的集团企业的奥秘……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巴菲特,但是对于所有想从巴菲特的传奇人生和投资生涯中得到些许启示,提升自己的投资甚至人生层次的读者来说,《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珍藏版)》绝对是你的首选。点击进入英文版:Buffett:TheMakingofanAmericanCapitalist延伸阅读:《巴菲特那些事儿》《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珍藏版)》《滚雪球:沃伦•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套装上下册)》《巴菲特教你读财报》《巴菲特与索罗斯的投资习惯》

  读巴菲特传记“滚雪球”的疑惑。

  用10万搓个小雪球,找个下满雪的小山坡,一路轻轻推着慢慢滚,雪球越来越大,只要这条道足够长,雪还没有融化,滚成大雪球是必然的。
可以理解成钱投在合适的地方,策略没问题,坚持下去会成功的。
呵呵,说着很轻巧,成功没那么简单的!

  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读后感

  [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读后感]我必须承认,我比较反叛,别人夸赞的,我一定质疑,并刻意地排斥,不愿去接触,一直到慢慢地了解为止,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读后感。这其中,有传言不实的原因,也有自己性格的因素。 对于巴菲特,对于他“股神”的称号,我是不以为然的。很多人宁可也不愿意思考,这件事,让我对一切的追捧和崇拜嗤之以鼻。随着对金融的兴趣增加,我开始阅读很多书籍,慢慢地发现巴菲特此人,并不像传言之中的那么浅薄,于是我开始看他的这本传记。 看到页码数和开头的啰嗦的西方文体,第一次尝试,没超过50页就放下了,我讨厌西方人写的东西,跟梦话一样毫无边际。第二次是这一次,读完了,受教不少,但对西方文体仍然痛恨,让我受教的是巴菲特其人的经历。 巴菲特出生于30年代,经历了两次大的经济萧条,一是70年代,二是正在继续的08年开始的风暴,读后感《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读后感》。他的性格方面我不感兴趣也不想评价,我欣赏的是他对于投资理念的把持,只做自己看懂了的投资,宁可错过无数爆发的机会,也要严格控制风险,即使经历低谷,无论别人如何张狂,仍坚持自己的路。他拨开迷雾,牢牢地抓住了经济的本质,而不像大众那样,被浮华的表象忽悠瘸了。 书太长,非常希望能有本精简版,这样我会多读几遍。也建议朋友们读上一遍,他人生的经历,确实可以作为你我的参考。
〔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