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如何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搭建优质“政产学研用金”要素集聚..载体,推动科技与区域经济融合,为入园企业家、科学家、金融家创造“融合”机会,使企业家找到有用的成果,科学家找到可转化的企业,金融家找到能投资的热点。在这里,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创新驱动正在为高质量发展赋能提速。
这样一个地方到底是怎样的“高大上”?请随
种业自立自强,种子方舟守住“中国芯”
如何让一粒种子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身份证”?种子新品种又是如何鉴定的?
“咱们团队自主研发出新型分子鉴定技术——植物MNP标记法,突破技术瓶颈,将标记检测的准确率提高到99.98%以上,可快速准确地鉴定种子的知识产权归属,为解决种子资源确权难题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植物新品种测试实验室主任、江汉大学系统生物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彭海教授告诉
依托MNP技术和种子检验资质,彭海教授团队在武汉国家农创中心进行重点布局,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着力开发和应用品种知识产权、长江鱼类、食品掺伪等DNA指纹鉴定技术,构建国家授权品种标准DNA指纹数据库和区块链系统。
“这个试剂是咱们的核心技术之一,聚集32项专利成果精华,可以同时检测水稻样品中的1033个标记,相比传统方法,效率提升了千倍以上。”通过MNP标记法给一颗水稻种子发放品种“身份证”,仅需在发芽后,切下幼叶部分组织,提取纯化DNA,将检测MNP标记的试剂注入到含有水稻品种DNA的试管中,把MNP标记的检测结果组合在一同,就成功构建了这个品种的DNA“身份证”。从递交水稻种子给实验室研究人员,到获得DNA“身份证”,最快当天就能出结果。
培育成一个全新的品种往往需要8-10年的时间,若通过MNP标记法,在研发早期检测确定研发方向是否正确,可以节约大量研发时间和成本。“如果和已有品种相似度低,研发就继续进行,如果和已有品种相似度高,那么就及时改变研究方向,避免后期过多投入。”彭海教授拿起一张和显微镜载玻片一样大小的芯片介绍道,这样一张芯片及其配套试剂,可以一次检测200个品种,每个品种检测1000多个基因点位,整套体系操作下来,从试剂、仪器、芯片到核心技术专利,都掌握在咱们自己手里。
武汉国家农创中心研制出红莲型水稻、华油系列油菜、鄂莲系列莲藕、全球首张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等83项高转化性育种成果。
在取得种业创新硕果的同时,武汉国家农创中心对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也未有须臾放松。坐落于武汉国家农创中心的湖北省农作物种质自然科技资源库总面积810平方米,共存有1.65万余份种子。“一粒种子想登上‘种子方舟’,要经过层层筛选和处理。”湖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负责单位湖北省种子集团副总经理王世才告诉
从“看天吃饭”到“数字种田”,智慧农业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去年7月,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推进农业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同期,在新疆博乐市贝林哈日莫墩乡乌日木则格得村,由博乐市农业农村局、武汉国家农创中心入驻企业武汉禾大科技有限公司、高农集团控股公司新疆金宏祥高科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2000亩棉花制种示范基地,空无一人,却可见涓涓水流汇入棉田。棉田内放置的高低不等的电子桩,是气象环境监测站、土壤墒情监测仪、作物长势监测仪等物联网设备。博乐市兴博丰农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坐在自家小院里,通过禾大科技研发的“田小二”就能查看田里滴灌带滴水情况,轻触屏幕,农田里刚刚还在滴水的阀门就关闭了。棉田内的各类物联网设备可将农业数据实时收集,土壤信息、气象数据、棉花长势情况、棉花旱涝、株高、病虫害等数据,都可以在“田小二”上进行实时查看,并进行远程操作。
智慧农业的目标要落在让农民得实惠上。新疆金宏祥高科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通过利用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数字农业..后,2000亩制种田每年可新增优质商品种子200吨,同时,通过估算项目还将实现获得年销售收入720万元的经济效益和种子质量大幅度提高的社会效益。
人才有价,畅通金融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武汉佳禾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从事种子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苦于资金不足,没有扩大产能。”面对佳禾生物因没有足够的固定资产抵押而难以融资扩大发展的困境,武汉国家农创中心迅速组织专人,协调引荐中国建设银行武汉光谷自贸区分行工作人员上门对接。建设银行推出的创新信贷产品“人才贷”解了佳禾生物扩大发展的燃眉之急。佳禾生物研发团队一位教授带领团队完成了优质杂交中粳“甬优4949”高产高效保优栽培技术创新研究,提高了种粮农民的效益,并且这位教授于2018年入选了“3551光谷人才计划”,是政府认定的高科技人才,符合建设银行“人才贷”的贷款条件。在没有任何抵押物的情况下,提交贷款申请仅12天,200万元就到账了。
佳禾生物的金融案例是武汉国家农创中心与建行光谷自贸区分行服务助推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截至去年底,建行光谷自贸区分行在武汉国家农创中心为近10家小微企业提供了信贷支持,累计授信金额逾1亿元。武汉国家农创中心累计引进院士11位,2021年新增入选“3551光谷人才计划”行业领军人物10位。“咱们积极协助架通金融与企业对接的‘最后一公里’,将智本成功转变为资本,使人才认定从一纸证明变为企业发展的真金白银,既推动更多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也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及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营造了人才有价的良好生态。”武汉高科集团总经理、高农集团董事长高尚介绍。
“这里一定会是投资的热土,到武汉国家农创中心投资,行!”去年4月,由中信建投证券在内的几十家金融机构组成的投资考察团到访武汉国家农创中心,在考察参观了中心入驻企业后盛赞道。自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复同意建设武汉国家农创中心以来,高农集团第一时间与农发行湖北省分行签订120亿元的金融合作协议,重点在农业现代化及科技创新领域发力,支持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项目、特色农业等农业示范区建设及现代种业、智慧农业等领域关键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
据了解,今年1月12日,武汉现代农业产业科创基金合伙企业经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审核通过。该基金由武汉高科集团联合武汉市农业引导基金共同发起成立,首期规模3亿元,通过天使、风投、股权投资和并购等基金投资方式,重点对武汉农创中心内优质本土农企进行战略投资,推动企业技术攻关、扩大产能、兼并重组、抢占市场、上市融资,最终形成1-2家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现代农业旗舰品牌。目前,该基金已对10余家行业龙头和“隐形冠军”开展投前调研。“基金设立的基本目标是发挥国有资本引领作用,实现政策导向与市场经营有机结合,通过市场化经营,重点投资于成长型农业产业化企业和农村发展项目,带动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三农。”高尚说。
小荷已露尖尖角。如今的武汉农创中心要素齐聚初具规模,必将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构建以及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带来全新动能。